麦德龙、宜家与阿里传“绯闻”背后:“保守欧洲”的创新求索( 八 )

他们意识到中国市场很重要 , 但当中国国货品牌和中产消费力也开始崛起 , 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真正了解则需要告别以往从总部到中国区层层下达的漫长路径 , 需要形成一种新的中国消费驱动中国创新甚至在反馈给总部的新路径 。

星巴克和欧莱雅、宝洁就是这样的样本 。

2018年8月开始 , 阿里和星巴克展开深度合作 , 不仅跟淘宝、天猫、支付宝打通了会员 , 还通过饿了么、盒马实现了星巴克的外送 , 帮助“坐商”星巴克走近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手机下单 , 等着星巴克送上门 。 而吃到甜头的星巴克也将这一切带回了美国市场:合作Uber Eats , 给美国消费者配送咖啡 。

我个人更喜欢的案例是 , 阿里帮助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打造线下自动贩售机:在1-2平米的范围内 , 一台自动贩售机月销售额达到7万 , 这意味着坪效在3万元以上 。 更重要的是 , 消费者必须先扫码 , 成为会员才能购买 , 于是又帮助欧莱雅获得了新用户:数据显示 , 这个自动贩售机的场景 , 让欧莱雅接触的客户中有83%是新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