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美团做社交( 二 )

你单身,想去看《地球最后的夜晚》,但身边的朋友听说很烂都不愿同往,个别感兴趣的或者时间对不上,或者早已陪男朋友看过,亦或者你身边本就没有适合一起看文艺片的朋友……于是你打开美团,点开晚上7点场的电影选座页面,看到有一红一紫两个相邻座位,你点击红色座位,资料显示邀请人是26岁的单身男性;你点击紫色座位,显示邀请对象为20~30岁的女性,于是24岁的你点击了接受邀请,140分钟里,你们前后只说了不到10句话,也未必会发生更多故事,但兴许此后再也不用忍受一个人进入影院时那种似有若无的微妙心酸……

周六,你不打算继续宅在家吃鸡刷抖音,陌陌里时不时响起大猪蹄子们急不可耐的消息提醒,“哈罗”“约吗”“美女你好啊”……本想撩个汉子的兴致瞬间熄灭。于是你打开美团预订了一张就近的滑雪场门票,打车前往的路上你发现三位与你预定了相同时段的滑雪达人,其中两位向你发送了结伴邀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中意的简单聊了聊,未感觉猥琐厌烦,于是接受了邀请……

是不是感觉上述场景很多都很日常?也许就是我们会遇见的情况。

社交的根本,在于效率。所谓效率,不是老罗所迷信的“少点一下、多快三秒”的交互优化,而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