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 英雄迟暮?( 九 )


对此 , 外界的普遍观点是 , 周鸿祎不能持久以恒的坚持 , 毫无疑问是主要原因之一 。

在做决策时 , 周鸿祎崇尚定位理论 。 他认为 , 创业企业所做的战略都应避开巨头 。 他的原话是 , “既然你打不过BAT那么你做产品的出发点 , 就要满足巨头没有满足的需求 , 而不是针对他们 。 ”

这个战略的大方向没有错 。 但是在分辩什么是“巨头认为是不必做的伪需求”和什么是“即便巨头已经做了 , 仍需要咬牙继续突破”的判断误差 , 导致了周鸿祎总会在具体执行时 , 给外界留下频繁变阵的印象 。

事实上 , 这样的状态早在360创办早期就已经出现过 , 知乎网的联合创始人张亮列举出周鸿祎在为360寻找方向时 , 所犯过的错误 。 这些决策包括 , 做基于 UGC 搜索引擎 ——最后被证明是伪需求;做了一个叫中国供应商的跟阿里竞争的产品 ——这是一件阿里已经做了六、七年的事情 , 最后也被证明是无效的 。

但是—一个很大的“但是”却是——周鸿祎抓住了 360 安全卫士这一个机会 , 之后 , 所有的一切就都是历史了 。 而这样的经历 , 给了这个年轻的创业者一些不同于教科书上的另类感悟 , 那就是把战略的失误 , 拉长到一段时间来考量 。 “我常常跟自己说 , 这世界总有一些超级创业者 , 他们可能犯很多错误 , 但只要抓住一个 , 公司的命运就会不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