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 英雄迟暮?( 八 )

而因为找不到一个可以产生一个数十年垄断利润的业务 , 360至今仍困在困境里 , 成为了一个夹在BAT和准独角兽之间的中型公司 。

很难用一句话解释 , 360为何总是数次和“趋势”擦肩而过 。

360曾是中国最早布局移动端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 2012年 , 当李彦宏还在犹豫 , 腾讯还在着力做手机浏览器时 , 周鸿祎就开始做手机助手——当时还没有人想通应用商店模式 。 2011年 , 周鸿祎则开始为360的战略转型推出一款社交产品“口信” , 这也是后来“微信”平台的玩法 , 但在第一次失败之后 , 他便赶紧进行了战略收缩 , 没有在继续 。

手机则是另外一个半途而废的例子 , 2012年 , 周鸿祎曾经力推“360特供机” , 但在特供机失败之后 , 他就一度放弃了手机 , 转而转向了智能硬件的开发 。 但是 , 物联网的爆发速度其实要远远慢于周鸿祎的预计 。

“为了布局移动端 , 搜索、视频、信息流 , 手机 , 直播 , 360其实全都做过 , 但最终 , 却什么都没有做成 , 那就没有办法了 。 ”一位叫刘小海的产品经理有些感慨 , “其实从12年底 , 360就开始没方向 , 喊大家冲 , 但是谁都不知道往哪里冲 。 ”他甚至有些心酸 。 “你看2014年 , 雷军就已经开始作为一名布局者了 。 怎么周鸿祎却还要做为一名产品经理出来 , 自己来讲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