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便利店之殇:谁才是最佳生存场景( 三 )

带着这些问题 , 笔者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调研 。 对7-11、罗森、全时、苏宁小店等便利店抽样走访后 , 答案一一浮出水面 。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成本高且经营难的共性问题

全时成立于2011年 , 扩张迅猛 , 被称为“最像7-11的本土便利店” , 在中国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华北五大区域都有布局 。 以北京为例 , 截至2018年11月 , 其门店数已经超过400家 , 稳居头部 。

来去匆匆 。 36氪报道 , 自去年11月以来 , 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关店约90家 。 并且 , 多家门店都陷入“货架半空”状态 , 全时“苦寻接盘侠”消息四起 。

2月22日 , 全时便利店官方公众号发出账号迁移说明 , 新账号运营主体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 。 此外 , 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也公开表示 , 接手了全时便利店华东、重庆两地共94家便利店 。

为何风光无限的全时短短几个月就彻底名存实亡?这要说到连锁品牌便利店固有的局限性 。 主要可以分为两点 , 成本高和经营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