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成年人游戏的议题中,企业该如何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 )

事实上 ,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 , 市场经济的主要消费动力正在向年轻群体过渡 , 尤其是00后、05后群体 , 逐渐扛过了互联网消费生力军的大旗 。 与此同时 , 如何打造一个健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也早已成为了时下游戏行业的重点探讨议题 。 而在游戏领域 , 根据MobData公布的《2018未成年人玩家调查》 , 我国未成年人玩家数量目前占据了整个玩家群体组成规模的11.8% , 这一份额也折射出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

将社会痛点化为行业动力

为何要推进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生态建设的进程?答案早就跃然纸上 。

首先 , 是社会各界对于游戏产业的认知和要求正在变化 。 一系列热点游戏话题和事件 , 以及管理政策的陆续出台 , 让过热的文娱经济得到了降温 , 游戏等泛娱乐产业的增长趋势开始回归理性 。 可以看出 , 部分和未成年人游戏有关的社会性事件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生态环境、产品内核以及责任担当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诉求 , 而单纯的资本逐利行为已经无法满足于游戏企业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健康发展理念 。 倘若从长远角度来观察 , 在垂直细分化和精品化的大时代背景下 ,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研发和运营思路正静悄悄的演变为行业共识 , 游戏产品的研发、运营开始基于行业规范化条例 , 市面原有内容正在得到架构上的改善 , 市场的洗牌速度也在逐步加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