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成年人游戏的议题中,企业该如何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六 )

游戏作为一项娱乐手段和文化载体 , 其本身不具备任何负面色彩 , 甚至还可以肩负文化输出职能和传播导向任务 , 担当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路标 。 当代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 其中可能包含着自身个体性格的关系、家庭氛围 , 甚至于现实社交受挫等诸多层面的影响 。 更深层的诱因在于 , 伴随着中国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以及网络门槛的逐步消失 , 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 , 以游戏、电影为代表的泛娱乐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 分辨能力较差且自制力较低的未成年人很容易迷失在色彩丰富的网络文明中 。

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断然不能依靠一时的“拦、截、堵、追” , 在防范和管理之上 , 再配合引导和教育才是长久之道 。 关于这一点 , 近来大热的国风游戏和功能应用型游戏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 细数2018年的爆款 , 可以发现 , 《绘真·妙笔千山》、《中国式家长》等现象级游戏均以解决现实社会和行业问题为主要目的 , 无论是《绘真·妙笔千山》中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世界的还原 , 亦或是《中国式家长》中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 都改变了部分成年人对电子游戏的认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