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被赋“生命” 会抢艺术家饭碗吗?( 二 )

区别

“小冰”做的是生产而非创作

北青报:小冰的底层框架是可以赋予很多人物以数字灵魂,那么此次“替男神发言”技能实现之后,人工智能是否还可以在更多文本、更多场合里进行数字化的表达,甚或说代替人表达?

李笛: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讲,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是在数字化世界里面存在的。今天即便没有AI,没有小冰,你也早已经把你的发言权限交给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所以这个事情很常见,AI只不过让这件事情变得更拟人,更能模拟你。

北青报:听说在小冰赋生的《全职高手》聊天室里,叶修这些主人公除了能和读者互动聊天之外,还可以进行再创作。有评论认为,AI参与创作,标志着“人类最后一个独立写作的纪元”已经到来。你怎么看?

李笛:如果我们把文学这个领域视为思想的碰撞,那么人类的文学远远不会停止或者消亡,可以说我们可见的未来都不太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影响人类的思想碰撞。换句话说,人类的文化创作者的思想是非常珍贵的。但是如果把文学视为内容产业,那或许人工智能的交互确实在完成一种新的创造。大数据或人工智能参与文化创作,我个人觉得这是产能升级的必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