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如发生碰撞,该保护车上的人还是路人?写在沪上首家人工智能法学院设立之前( 四 )

因而,从师资配比上,最理想的是,招募一批既懂技术、又熟悉法律、同时深谙伦理学的人才。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法学院的教师,既是技术达人,又是法学大伽,同时又是伦理学高手,但这种人才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次优方案是,在人工智能法学院里,除以法学教师为主体之外,再配一些伦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背景的师资,增设相应的逻辑、心理、统计与数学的课程。但以请求权为基础、强调体系的法学教育,仍然不容偏废,这是立院之基。

其三,短期与长期的问题。创办一所新的法学院,犹如烧红一所寺庙的香火,起步不易,办好更难。务须内外结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短期来看,学院可以通过外聘师资、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补充技术力量的短板。持之以恒,会形成一批对技术感兴趣的法律人才,也会培养一批对法律感兴趣的技术人才,最终形成一批复合型人才,发表一批科研成果,涵养出“人工智能+法律”的新学科。

守正创新、持法达变;未来已来,感谢有你。

沪上首家人工智能法学院,值得期待!

(作者为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 法学教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