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象限茅明睿:自然科学让人走得更快 人文科学让人走得正确( 六 )

除了规划师用猫眼,我们也将它交给市民志愿者,用它来采集志愿者的每天各个小时的生活日志。

利用猫眼,我们开展了非常多的社区研究。比如说,我们去年在北京做的“回天有数”项目——名字很厉害,其实“回”是指的回龙观,“天”是指的天通苑。

【回龙观优化】

回龙观是一个大型住区。我们在回龙观征集了一些居民志愿者,采集了他们连续多天的生活日志,于是我们可以把所有志愿者的各种行为投射到地图上。

比如购物和逛街——通过叠加,你就能看到这里的居民都去哪购物,以及在哪里的购物行为频次最高。比如这个位于图片中部的黑点,就是居民们出现频次最高的地方。那它到底是什么呢?你可能想不到,它就是社区里的流动菜车。

「社区流动菜车>文华市场、华联商场,以及周边道路的临街商铺」

除了流动菜车,对于居民最重要的还有社区外面的文华市场——这是一个大菜市场,每周有大量多次的购物行为在这里发生。原来,一个社区的流动菜车对于居民的生活意义跟一个大菜市场同样重要,而且比周边的华联商场、超市、便利店以及周边道路临街商铺的消费频次都高。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知道了一个社区的流动菜车跟旁边的菜市场、大型商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跟路边的小卖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于居民意味着什么。这个恰恰是我们过去理解城市中很难精确测度的部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