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物流棋局:从混战到大一统( 八 )

圆通自从上市后,就从没消停过,建机场、买飞机、布局海外市场一个也没落下,但每一项在落地执行上又不及预期,“它把盘子铺得太大了,上市前遗留的问题又没解决完,很容易顾此失彼,费力不讨好。”一位接近圆通的人士说,除非圆通找到自己的主线,砍掉多余的支线,否则业绩很难有较大提升。

相比圆通的加速扩张,申通的情况更为窘迫。自2017年申通的业绩就一直在下滑,其2017年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28.1%和17.93%,却远没有达到该年物流行业45.69%、23.72%的平均增长水平。对此,其董事长陈德军在回应媒体时曾表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相对不足,公司核心城市的转运中心直营化比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即便是2018年业绩有所回升,但申通快递还是通过发行债券、超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进行募资,募资最高金额不超过60亿;2019年初,申通的股东频繁将手中的股权质押,上海申通公司则频繁发债筹钱,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申通此举是为了更好地融资,优化债务结构以及满足企业自身的资金等需求。

事实上,资本化运作也会放大民营快递企业的问题,尤其是以加盟制为主的“通达系”快递,上市后大部分企业的业绩增长仍旧依靠着电商件“啃老本”,在其网点的布局及主营业务等方面有所欠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