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文化味儿(解码·乡村文化振兴)( 四 )

3月17日是个周末,信阳市平桥区图书馆陆庙分馆里到处都是正在看书的孩子。图书馆紧挨着一所农村小学,有点不同的是,这所学校的学生80%是留守儿童。

在明港镇新集村,小学斜对面一座破败的农家院被改造成两层明亮的绘本馆。小学生们常常从校门冲出来,就一头扎进绘本馆里。新集小学老校长张立培说,在这里,图书馆成了留守孩子的另一个“家”。

河南倡导推广乡村图书馆,平桥已经先行一步。为了让图书馆全面覆盖农村,平桥区采用了涵盖到村的总分馆制,1个总图书馆之下,有18个乡镇图书分馆,再往下还有50个村级分馆。不仅村里和全区图书资源打通,各学校图书室等也被纳入图书馆集群系统管理。农民持“一卡通”可以在任何一个点借书还书。

图书馆建设有赖财政投入,也需要各方支持。如此高标准的乡村图书馆,平桥本地人已是习以为常,对于全国来的参观学习者来说,还是颇超前。其实,平桥建设之初,也曾引来不小的争议:有人说农民不爱看书,没有阅读习惯。乡镇刚开馆时读者稀少,有人质疑是搞“形象工程”……然而平桥区委非常坚定:越是没有阅读习惯,越应该建图书馆;正因为读书人少,才更要用优质图书馆培养读书人。如果图书馆和菜市场一样人来人往、效益可观,那么还用等政府建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