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创作的新追求(舞台连线)( 三 )

在创作之初,编剧、导演、作曲就进行了充分的研讨、酝酿和沟通,大家群策群力,团队创作思路十分统一,避免了不少问题。在创作中几次面临重大调整,都选择了调整歌词和文本结构而尽量保持音乐的完整性。《沂蒙山》能够赢得如今的赞誉,这种创作思路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相较传统歌剧,《沂蒙山》在音乐上有非常大的创新。

首先是宣叙调的歌曲化。宣叙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其实就是附有旋律的对白,这种段落通常歌唱性较弱,采取半说半唱的方式,词为散文,调亦平平,不易出彩。而《沂蒙山》的宣叙调采用民族民间故事中常用的叙事体裁“分节歌”作为载体,唱词均为韵文,朗朗上口,非常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听觉习惯。“分节歌”的歌词口语化,接地气,纯真质朴而饱含深情,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

其次是对重唱的开发。受民族声乐的影响,以前民族歌剧中多以对唱、重唱和合唱为主,真正的四重唱并不多见,即使有,也受到美声唱法男中音和女中音的影响,整体不兼容。《沂蒙山》通过对男中音和女中音音色调整和音乐民族语言的强化,使其更加具有民族性和民族韵味,解决了不兼容的情况,将多声部重唱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机混用,呈现出别样的音乐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