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下半场:从粗放运营向精细化转型( 二 )

诸多行业人士认为,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然来到下半场,精细化运营将成为各运营商赢得这场竞争的关键要务。与此同时,在企业精细化运营之外,对于暴力收车及私占破坏等现象的监管,也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以期为行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繁华后遗症

用激进两个字来形容过去两年多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可能一点都不为过。带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使命”,共享单车行业一出生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ofo的校园出身、摩拜的时尚生活理念、哈啰单车的轻巧便捷等等,令共享单车的优势深入人心,也成了很多人通勤的必要工具。

共享单车在2016年登陆市场之后迅速爆红,到2017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 2017年下半年行业最鼎盛时期,曾经有超过60家共享单车创业公司挤进这一赛道里,与共享单车相关的公司超过200家。

在共享单车行业热闹背后,资本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2018年中期之前,共享单车行业投融资规模超过300亿人民币,其中八成资金都流向了摩拜和ofo两家当时的行业巨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