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下半场:从粗放运营向精细化转型( 三 )

资本需要看到反馈,而行业的表现则是规模效应。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共享单车投放竞赛便在各地打响,获得资本助力最大的摩拜和ofo的势头最为猛烈,其他共享单车也在小步快跑。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2300万辆,覆盖城市超200个,其中摩拜和ofo投放量都在600-650万辆以上。进入2018年后,该数据仍有小幅增长。

与之对应,用户数据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国共享单车用户从0到100万仅用了几个月,而摩拜在2017年4月就宣布日均订单量超2000万。另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趋于稳定,2018年用户规模达到2.35亿人,2019年将增至2.59亿人。

值得关注的是,先期投放过程中不同企业的不同策略,深刻影响了当前及今后行业格局的走向:ofo、摩拜从一线城市起步,快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属于“城市围剿农村”;以哈啰单车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则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通过稳扎稳打二三四线城市,逐步巩固了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阵地。尤其是目前主要共享单车运营方车辆投放趋缓局面下,哈啰、青桔等新晋品牌于2018年在三四线城市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投放增量,不但使活跃用户数据有了小幅增长,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