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匠人传承蜀中名砚

走近省级非遗蒲砚,从采料到完工要经历三十多道工序

执着匠人传承蜀中名砚

赖庆良与他收集的蒲砚。

采料、切割、雕刻、打磨……从发现一块可制成砚台的石头,到无数次雕琢后完成的成品,一方蒲砚的制作需要经历三十多道工序。在雕刻台前一坐就是一天,这是赖庆良的工作常态。

赖庆良是蒲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从小喜爱书法。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蒲砚如同玩伴一般陪伴他度过了成长的日子。2011年,眼看着越来越少的人关注蒲砚,赖庆良与师弟杨忠正成立了中国蒲砚创作基地,为蒲砚做点努力。

蒲砚,也称蒲石砚、蒲江石砚,产于成都蒲江县盐井沟,自古便是蜀中名砚。盐井沟出产的蒲石砚具有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具有冬日砚墨不冰的特点。据传宋代理学家魏了翁携带蒲砚进京应试,因蒲砚“临寒不冰”的特性使其书写流畅、墨迹清晰,蒲砚自此盛名于天下。

2018年10月,四川省文化厅发布了拟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便有蒲砚制作技艺,“那一刻,我感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赖庆良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