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匠人传承蜀中名砚( 四 )

创新形式

让传承走进学校和社区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蒲砚、喜欢蒲砚,赖庆良也做过多种尝试。“蒲砚不一定必须是书法工具,也可以是艺术品。”为此,赖庆良与团队在图案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在砚台雕刻中融入了中国汉字。此外,团队还把蒲石制作成茶台等日常生活用品,“这样一来,蒲砚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更实用了,更多的人可以来了解他。”

如今,在中国蒲砚创作基地,也迎来了不少年轻的面孔,据赖庆良介绍,基地共有匠人13名,其中不少都是当地年轻人,“制作蒲砚可以培养年轻人书法、雕刻的爱好,也可以是一门谋生的职业。”有时遇上年轻人浮躁,他也会用自己的方法与其谈心,“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学习当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静得下心来。”

除此之外,赖庆良还将蒲砚制作技艺带进了当地中小学和社区讲堂,“蒲砚的受众面终归有点窄,要让它长久地保存下去,我们也得跟着社会发展的趋势转变,以更多更活泼的形式呈现蒲砚的价值。”赖庆良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人员秦怡摄影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