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所有制帽子 中国经济将从竞争中性中获益( 四 )

中国经济将从竞争中性中受益

作为竞争中性概念的提出者,澳大利亚是利用这一战略工具来推动政府深化改革的受益者。

OECD金融和企业事务局局长、前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主席格雷格·梅德科拉夫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竞争中性可以带来更好的竞争力,可以让资源分配更为高效,还可以提升经济的生产率,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梅德科拉夫特提出,对两个领域进行改革可以强化竞争中性,分别是竞争的政策和国有企业的治理。

关于竞争的政策,他以澳大利亚为例,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统一的国家竞争政策,包括竞争中性的框架,以确保国企和私企可以在公平的环境开展竞争。竞争中性给当地企业带来的影响到现在都还延续着,比如澳大利亚的国企绩效、透明度和问责制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则变得更为合理。“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提供好的服务。” 梅德科拉夫特说。

而在国企的管理框架方面,梅德科拉夫特强调了政府和企业主在职责上的区分,即把所有权与监管权分开,另外让所有的企业都享受同样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同时制定高标准来确保国企的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