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降”还是“霜降”?政策加码下的网贷平台合规系数几何?( 八 )

在贷余额和出借人数不能增长的红线面前,留给网贷平台的出路是已被堵死还是另有蹊径?

以前述平台鸿学金信为例,在其“双降”升级方案中提出:平台将加大对不合格投资人的清理,并根据借款人还款金额确定每月撮合成交额。同时,基于为青年人学习培训的借贷需求进行业务撮合的信息中介定位,鸿学金信将增加其他不涉及资金流的非P2P帮学服务业务,并探索增加助贷业务,把更多青年培训借贷服务的需求导流给持牌放贷机构。

“网贷行业降存量的过程也是风险化解的过程,而防增量的措施则给予了平台精选出借人,提升用户服务的机会。”在鸿学金信创始人蔡世友看来,双降对于网贷平台不断探寻服务用户的精准需求,谋求更适合发展的业务方向上起着一定程度的助推作用。

在175号文中也指明:“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也就是说,“堵出路”并非监管初衷,处置风险,加速行业风险出清依旧是当前的监管思路。以转型网络小贷为例,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P2P网贷与网络小贷公司最大的区别是资金来源和放贷杠杆率,P2P网贷资金来源于公众资金,放贷规模没有杠杆率要求,而网络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于股东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存在严格的杠杆率要求,整体上看,前者的风险管理压力更大,且具有一定的风险传染性,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后,风险向公众传染的链条被切断,后续合规整改与处置的压力会大大下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