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 八 )

于是翁来逸代表“易善”社团带着调查结果和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了一次交流,希望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可以招募更多的中国学生加入他们的“同伴支持互助计划”志愿者团队,既可以增加志愿者群体的总数量,也可以增加志愿者群体里说中文的学生的数量。“这样的话,当一个中国学生在需要心理帮助的时候,他就可以选择用中文服务的志愿者,用母语来进行交流。因为心理咨询类的交流措辞本来就比较微妙,如果还要转换成英语,对于去寻求帮助的同学来说,可能就会多一层额外的负担”。

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对“易善”的提议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通过这120份调查问卷,心理辅导中心也从侧面印证了他们的猜测——可能正是出于一些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中国留学生的心理支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翁来逸告诉采访人员,经过数次沟通和协商,牛津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已经同意了“易善”的建议,将与“易善”合作,尝试招募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加入到“同伴支持互助计划”的志愿者群。同时“易善”也会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中国留学生中间加强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例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类的讲座和减压型社交活动。“易善”投身于“心理健康关怀项目”的初衷是希望让中国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以充分享受大学生活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尚有余力的同学,“易善”更鼓励其投身到“同伴支持互助计划”的志愿者工作中,去帮助身边有需要的同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