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刺绣:一个侗族家庭的百年执着( 六 )

同乐乡是三江县侗绣的一个重要的传承地,全乡约有80%的妇女会制作侗绣。在这些妇女当中,韦清花和她的大嫂、小姑,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这既源于她年少时就对刺绣有着更鲜明的爱好,也得益于她后来嫁到的这个家庭里,有一个擅长剪纸的婆婆。

韦清花从小在同乐乡长大,娘家和婆家隔着一个小戏台,相距只有几步之遥。从小她就和母亲一起学做刺绣。她说,从十几岁开始,她就拿起针和母亲学做刺绣了。同乐乡里的侗族女子,从小都要学会刺绣、织锦,长大自己做衣服自己可以穿,这几乎是一项生活的必备技能。但由于个人的细心和手巧程度不同,不同的绣娘的绣品精美度就有高低之分。

起初的时候,针脚总是不齐,绣面不够平整,导致绣面的反光不够亮,就没法用了。记得有一次她不小心把母亲的绣片弄坏,还把母亲给惹生气了,因为绣线用的是当时比较珍贵的丝线。到20岁左右,她就穿着绣花的衣服出门了。后来她嫁到婆家,婆婆姚培钱是整个同乐乡公认的剪纸高手,在新的家庭里,她的刺绣手艺也日渐提升。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未婚女子往往要为自己的嫁衣做准备,中年妇女要为将来的外甥准备衣服做礼物,这些东西一般需要大量的刺绣来做装饰,用一针一线来表达爱意,也用一些特殊的图案,来传达各种美好的愿望。水族、苗族、瑶族大抵如是,侗族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在于刺绣的图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