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撩完阿里又撩京东,沙县小吃的顽疾却依旧难解( 七 )

靠生鲜自提转型?想多了

也许正是因为收编的艰难,才使得沙县小吃集团另辟蹊径,换了一个角度来丰富沙县品牌的内涵。然而具体到鲸鲨这个项目,问题依然很多。

从生鲜自提柜这门生意来考虑,能够有“低温+冷冻多温区远程监控功能客户、货主、客服中心均可实时监控货物的温度”的自提柜,本身成本就很高。一个正常的露天社区自提柜大概有20~30的箱子,一天取出一到两次,尚且有能否覆盖成本的问题,安在店里的一定会等比例缩小,这样的单量是否足以支撑起运营成本?

从消费者端来讲,沙县自提柜是否真的是最优解? 如果是为了协调时间,沙县门店甚至不比丰巢深入小区。到沙县门店去拿菜,便利程度并不高于去附近的菜场商超。如果通过闪送配送,额外成本不管由谁承担,最终都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更不要说还有饿了么、盒马,这些平台现在已经能做到当日预约,最晚22点的上门配送。对比之下,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高价低效的自提柜服务呢?

从门店经营者来说,安置鲸鲨自提柜,是否需要占用额外的场地及人力?沙县小吃的店铺平均面积一般在10~20平,是否有空间来容纳自提柜?生鲜电商是典型的高毛利高客单价生意,目标人群和沙县的用户群截然不同,甚至线上买菜的顾客本身就有做饭的意图,需求场景也是矛盾的,这样的人流量又如何能转化?对于经营者来说,利益点在哪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