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米粿白(食话)( 三 )

老人说,用白米粿扫墓祭祖始于明朝正统年间,纪念汀人马都堂——马驯。他高中进士,历任四川左参政、都察院左都御史、湖广巡抚,一生清正廉明,关心百姓疾苦,力主“鱼要有水、百姓要有粮,民安则国家升平”。晚年的马驯衣锦还乡,在长汀终老,汀人于十字街立大中丞牌坊歌颂他的功德。《长汀县志》描述马驯:“历事四朝,自部员累官都宪,封政议大夫,累赠三代如其官”。明弘治朝追念其功绩,特派遣钦差主持葬礼,谕赐祭葬。其后裔奏请钦差,马都堂一生记挂百姓,赈粮济灾,特在祭品中增加白米粿。汀城百姓得知后,带着白米粿自发前往祭奠马驯,这一举动延续至今演变成白米粿成为扫墓的必备供品。仪式结束后,部分乡镇的村民会把白米粿切成小粒撒在墓地周围,称为“敬山神”。知马驯者,越来越少,可雪白的米粿却一直流传下来,每年清明时节准时出现在家家户户祭拜先祖的供台上。

翻山越岭的祭扫结束,合族欢聚的“醮墓酒”宴上,各色菜肴荤素搭配,丰盛异常。菜肴中充当供品的“白米粿”有甜、咸两种吃法。将白米粿切成薄片,加上韭菜、笋丝爆炒,满满一盘端到宴席中央甚为醒目。香香糯糯、软软韧韧的白米粿入口,心中对先人虔诚的思念之情就素净且绵长。或把米粿切成圆片,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后撒上红糖,两面焦脆中间软糯,米香添上红糖的蔗甜,能直接从舌尖甜到后脑勺,在记忆里萦绕三日都不会忘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