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川性灵 显国画生机(逐梦70年)( 三 )

《灵岩涧一角》写雁荡灵岩溪涧一景。这是一方不起眼的角落,乱石磊落,杂卉幽生,然在画家笔下却充满郁勃生机。当时很多画家通过直接描写生产建设场景来歌颂时代,但潘天寿仍坚持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高度,赋予不起眼的乱石杂卉以高华绝俗的品格,这不但驱除了传统绘画的荒寒之境,也大大拓展和提升了中国画的审美境域,表达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社会的意象。

此作取方形构图,虽仅表现大自然之局部,却通过边角的虚实处理,让人产生无穷的画外之思。一个小角落勾连起广阔的山水天地,以有限通达无限。这件作品与传统山水画最大的不同,乃作近景山水,将山花野卉与山水结合起来,取得与传统不一样的效果。这是潘天寿的独创,即开拓了近景山水与花卉结合的构图方法。

潘天寿笔力沉雄,浑厚苍古。此作题“画事以积墨为难,兹试写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表明他曾尝试以积墨法表现雁荡山石的厚重。为了表现雁荡山花卉的特质,潘天寿采用工笔双钩之法,线条方圆并用,墨点沉着厚重,花卉设色古丽,看似不经意的山石留白丰富了空间层次。画面中上下两块大的空白则充分发挥了中国画布局特点,既让人有天空和水流的联想,在构图上也造成大疏大密、大虚大实的艺术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