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家博物馆 为什么只出了一个单霁翔?( 八 )

2016年12月,江苏省印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通知》,把文化创意产品定义为“具有创造性的特展临展、服务公众的社会教育项目和文化创意衍生商品”,试图通过将文创产品列入日常性的公益项目,将“营利”变成“公益”。

2017年,江苏省又频发政策支持,允许37家试点单位对“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优化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多位业内人士称,部分试点博物馆已经脱颖而出,例如探索最早的苏州博物馆,其2017年文创产品销售额已经超过1400万元。

在苏州博物馆发展文创产品的路线中,不难看到故宫博物院的影子,首先,通过具有博物馆内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衍生品,打造几个“网红款”典范,例如秘色莲花曲奇饼干、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等,初步建立文创产品知名度,随后,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通过新媒体传播新品,俨然是打算打造一个网红博物馆。

前述馆长表示,在资源、历史厚度、场馆类型上的千差万别,注定了故宫只有一个,但故宫模式是可以借鉴的,“苏博(苏州博物馆)的团队很明白,如果完全和故宫走一样的路线,必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苏博选择注入自己的文物特色、风格,我曾经和他们交流过,他们说,拟人后的故宫文创,就是俏皮中带着厚重的‘朕’,而苏博的风格,就是江南水乡的一个翩翩书生,各有特色,才能各有市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