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 大湾区就是我的家( 五 )

不仅如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湾区内大气、水资源、食品安全方面的协防共治将成为常态,河涌、湿地、森林、滨海等生态景观将只增不减、交相辉映,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将成为时尚。

湾区内各界都在开动脑筋,围绕“宜”字,做足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吕耀东提议,在珠海横琴打造粤港澳休闲旅游示范区,把宜游跟宜居相结合,为大湾区建设进行实验探索。

打造优质生活圈,湾区内环境治理、城市治理的能力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才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建议,借助“互联网+”,以“绣花功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构建“美丽湾区”。

上月底在香港,中国银行率先推出“大湾区开户易”服务,客户无需亲往内地,即可便捷办理内地个人II、III类账户。粤港澳三地同城化优质金融服务,正在逐步推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造优质生活圈,意味着更高标准更多责任。说一千道一万,“一小时生活圈”打造的是否真正优质,也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是湾区内居民的“三感”,他们获得感多不多、幸福感高不高、安全感够不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