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宏观】强调“改革”,弱化“刺激”——中央政治局点评( 二 )

首先,需求管理只能熨平经济波动,不可能使经济增速偏离经济增长路径(潜在经济增速)太多,而经济增长的源泉则来自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等,对于转型国家,制度改革也很重要。发达国家的制度比较成熟,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更偏重利用需求管理政策,熨平经济波动。但是中国作为转型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待完善,很多制度可以迅速改善,比如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提升潜在经济增速,增加经济的供给能力。

其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逐渐接近发达国家,“后发优势”越来越弱,同时,资源方面的约束也越来越强,加大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扩大外需,实现需求扩张,还有利于中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本、资源,实现供给扩张。

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

今年以来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一季度GDP增速和去年四季度持平,经济失速的风险下降,利用高强度逆周期政策稳需求的必要性下降。在潜在经济增速下滑情况下,大规模逆周期刺激需求,最终将导致债务风险和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议强调未来将“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这种提法是第一次,但是内涵在以前的会议中也有提及,这次是着重提出来,预计后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将是适度的,避免“大水灌溉”、“重走老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