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五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纪实)( 六 )

生活在民勤城的人们,常常从风沙中仰起头,喃喃低语:民勤城无北门,北门埋在沙漠中。

埋在沙漠中的,还有数以万计的水生动物。10多年前,当青土湖还未列入国家重点治理规划时,一沙黄天的青土湖,除零星的沙生植物外,白花花的贝壳和青油油的蟹壳,布满整个沙丘。

再次到达青土湖时,我仍选择了黄昏。我眼前的青土湖,在十万或百万芦苇的绿意铺陈和水域荡漾中,让人又一次领略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恢复自然的巨大作用力。

我进入芦苇荡,用手艰难地拨开芦苇,寻找依稀能下脚的堤面。水是人工注入的,芦苇却是从沙漠中冒出的。这些芦苇,眠梦了100多年,在清水的唤促下,几年之内,呼啦啦成为一个又一个的芦苇荡,让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比目而视。

“晨看老虎午伴沙,半夜起来吃西瓜。”老虎指的是老虎口沙漠,西瓜泡馍是民勤人的一种惯常吃法。在沙漠里品尝带有沙漠风味的美食,夜色便会入味。青土湖沙漠里的沙生植物在褪去浓重的温度外衣之后,一个个精神起来。生活所处地方的认同度决定幸福度,芦苇是,梭梭等植物也是,那些生存在沙漠里的动物更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