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费事件背后,藏着影院的三张面孔( 五 )

从“组合票价”到“服务费”:影院也要填饱肚子说起来影院乱收服务费的事也并非一天两天,观众们虽然对服务费的细节了解的不甚清楚,但并不代表对此就不会关注。

犀牛君随机采访了一位观众,他就对服务费的收取方式抱有疑问:“我上次在家门口的万达影城看IMAX版的《阿丽塔》,服务费5元,影厅服务费10元,加起来就是15元的服务费用,这两笔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这样的回答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观众群体的心态,随着电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在APP上购票,但有时候大家只关注票价,而没有在意票价本身的构成,取出电影票后也不会仔细看票根上面的数字,自然也不会注意到服务费的多少。

但服务费确实潜移默化间在影响着电影市场。2019Q1电影市场票房与观影人次均同比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票价与服务费大幅增长,总票价明显提升,进而抑制了部分用户的观影需求,导致观影人次大幅下滑。

据专业人士介绍,当大家抱怨电影票价变贵的时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来自于服务费的提升,1~4线城市的人均服务费开支同比增加均接近或超过30%,5线城市也超过20%,猫眼、淘票票等在线售票公司在春节档就大幅提升购票服务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