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民族化探索的自觉与超越(策展手记)( 三 )

为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靳尚谊的油画民族化探索之路,策展团队在中国美术馆1号厅的弧形墙面上对比展出其油画肖像艺术创作的两种主要风格:一种以80年代创作的《鲁迅》《瞿秋白在狱中》《塔吉克新娘》《医生》等作品为代表,一种以90年代中期创作的《画家黄宾虹》《晚年黄宾虹》等作品为典型。通过将这两类肖像画在同一空间中并置,使观众能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靳尚谊不同时期油画创作理念的变化。

很明显,80年代,靳尚谊注重再现性的塑造,力求刻画出人物的空间感和体量感,风格上呈现出沉稳、内敛的气质。这一时期创作的《塔吉克新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艺术家回归油画艺术语言本体研究的重要成果,可谓开创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语言风格的扛鼎之作。

到了90年代,靳尚谊更重表现性,追求油画艺术语言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风格上显现出灵动、圆融的气质,这种审美倾向接近于中国画学理论中强调的“气韵”,意味着此时他已开始探索不同于西方的、融入中国文化精神的新油画艺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谈到靳尚谊这一时期作品时认为,“这些倾注在人与画、形式与意境,技法与审美中的诗性,以及在油画中渗透的水墨意象,实质上是靳先生长期以来的艺术心象。”这些“表现中国传统文人的肖像画,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超越于一般所理解的中西结合的油画民族化概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