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眼里的名师( 六 )

毕飞宇本人则表示,他写小说30多年来最大的体会是受到的文学教育太少。“文学的教育意义重大,它不是培养几个作家那样简单,它关乎人的质量,关乎民族的质量,关乎人类的质量,文学所关注的是生活与生命,一个人只要有最为基本的向好的愿望,就不该忽视文学,不该忽视文学的教育,哪怕你最终选择的职业和文学一点都不沾边。”

莫言说余华:就他的书“站着”

“余华是我的好朋友、同学、同行,也是大家都非常尊敬、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今年春节期间我在海南岛,去海边的一个书店转了一下,发现所有人的书都在书架上‘平躺’着,只有余华的书‘站着’,我就问服务员为什么让他的书‘站着’而让我们的‘躺着’,他说你们的书‘躺着’都没人问,‘站着’就更没人问了。由此细节可以看到余华教授在广大读者当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卖书人当中的地位。”

莫言说毕飞宇:自从来了毕飞宇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我家高密东北乡,遍野曾植红高粱,自从来了毕飞宇,改种玉米一片黄’。毕飞宇的名著《玉米》是一部杰作,通过这部作品,毕飞宇充分地展示了他描写女人的才华。紧接着《玉秧》《玉秀》等中篇小说,更把他细致入微地刻画女性心理的才华推向高峰。他的长篇小说《平原》《推拿》,显示了他从细微处展开鸿篇巨制的能力,展现了他对人性微妙之处的准确把握,以及用小说为时代造像,为大众立言的宏图大志。他的短篇小说更是写法多变,精雕细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灿烂景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