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在劫难逃:造车银隆负面不断 空调以外不值一提( 六 )

董明珠投资银隆首先是看错了对象,在2017年实际控制银隆后也未见起色。实事说明,除了卖空调、造空调,董明珠从眼光到能力都乏善可陈。

手机、造车两锅饭已“夹生”,董明珠又抛出“500亿造芯计划”,此处不作评论。

但美的多元化的成功只是相对格力而言,转来转去不离家电“一亩三分地”。

格力两重隐忧

1)应收膨胀

董明珠输给方洪波,却在“关公战秦琼”的赌局中赢了雷军。格力营收大约比小米高250亿,是否通过加强压货力度提高胜率,要等《格力2018年报》,现在只是猜测。

“压货”是生产厂商“做大”营收的重要手段,销售出身的董明珠上任后把压货玩得游刃有余,并形成一整套激励机制。例如,年末返利多少根据压货额度,旺季谁优先提货要看压货。可以说“董明珠号令天下,经销商莫敢不从”。

压货意味着超过市场需求的商品积压在经销商库房,资金的成本需要格力与经销商协商分担。所以伴随压货力度增强,格力账面应收款、应收票据必然会膨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