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办公的商业本质:披着互联网外衣的房地产公司( 四 )

虽然急于摆脱“共享”身份可能更多源于国内对共享这一商业模式的质疑 , 同时也折射出对自身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位 , “二房东”模式的共享办公正越来越趋近于重资产的零售中介 。

共享办公为什么难以盈利

广义上来讲 , 共享行业运营投入和实际产出的不成对比是难以盈利的根本所在 , 但对于国内的共享办公 , 我们还应该更多考虑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

首先 , 价格是最核心的问题 。 撇开大企业客户而言 , 需要使用共享办公的消费者更多是小企业、初创型公司和自由职业者 , 而这些人对价格的敏感性要更高 。 以氪空间为例 , 其北京国贸中海广场社区的独立办公室单人工位3500元起 , 如果是一个十人的创业团队 , 一年的费用就要42万 , 这还不算会议室租赁和其他额外费用 , 而这个价钱在北京也可以租到一个独立的办公室了 。 所以 , 乍一看很便宜的共享办公 , 长线来看成本却更高 。

其次 , 空置率问题难以解决 。 虽然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办公服务商并没有明确公开自身的房屋空置率 , 但是从各家都避而不谈这个话题这一点上来看 , 空置率绝对不低 。 有些共享空间宣称自身入驻率超过90% , 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 。 尤其是前期很多共享办公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空间 , 选择的是“广撒网”的方式布局 , 办公地点和环境必然面临鱼龙混杂的情况 , 很多网点可能在用吆喝换口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