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意识的自我对话 搞艺术最重要的是真诚( 二 )

天赋极高

从小就知道弹琴的尺度

31岁的曾河出生于古琴世家。其父曾成伟,是蜀派古琴开山始祖张孔山的第六代传人,也是少有的还活跃在四川古琴圈内的老一辈琴人。“我从小成长在有琴声的环境里,许多琴曲的旋律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正式学古琴之前,曾河先学了两年钢琴,“这样比较有音准的概念。”9岁,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古琴,“父亲教我学琴的时候,不会给我很多概念,他会给我很多很多空间,只会说‘这个好像有点过了’,而不是一节课一节课去学。”

曾河学琴的自由度很高,他对古琴天然敏感,“从小就知道弹琴的尺度在哪里,知道琴谱和琴弦的关系、中间的空间在哪里。”天赋极高的曾河并不属于从小刻苦练琴的那一类人。他坦陈,自己在古琴上的成就,并不是刻苦的结果,“因为我知道怎么练是最高效的。古琴对我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跟家庭的熏陶关系很大。”

2007年,曾河考进四川音乐学院。“我最开始是在音乐学系就读,到了2008年突然转变,因对古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遂转回了民乐系,并一直学到研究生毕业,留在学校教古琴。”谈到古琴对自己的意义,曾河淡淡回答:“古琴对我来说就是生活里一个日常的事情,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小时候是家长让我必须学,谈不上喜欢,也不讨厌。这样下来,22年,丢也丢不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