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不服输的“杜鹃花”( 二 )

“当时,我们只能跟着国外企业生产配套构件,并且都是按照他们的图纸来做。一次,构件图纸中出现很多错误,我们只能请外方设计人员来改,一天要花费1万元。”王杜娟说,外方设计师过来15天,修改了中方找出的几千个错误,生产才得以继续。

“这种技术上的限制像根刺一样扎在每个人的心里,所以我们决心自主研发,取得自主权。”2002年10月,中铁隧道集团盾构机研发项目组正式成立,王杜娟成为项目组成员之一。

“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研发了,很多人连完整的盾构机都没见过。”王杜娟苦笑道。作为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盾构机零部件多达2万余个,仅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没有技术、没有指导,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王杜娟决心干出个样子,“每个关键点都是一根硬骨头,哪怕磕掉牙齿,我们也要啃下来。”

2006年初,公司启动了第一台盾构样机制造。王杜娟产假没休完,就返回工作岗位,和同事辗转于各个城市的施工现场,求证研发数据,苦思机械构造。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王杜娟和同事们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土压平衡盾构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