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的时尚单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八 )

更何况 , 由于单个硬件能收集的数据类型和规模都非常有限 , 真正的智能化必须依赖多种智能硬件设备的收集和数据共享才能实现 , 即便是苹果、谷歌这样的体量 , 也需要选择去中心化的方式来“抱团” 。

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如何在多硬件联动的“生态”中进行流转 , 只要还没有第三方机构和开放标准的有效约束 , 恐怕消费者们都会保持观望态度 。

可穿戴设备与时尚结盟 , 是个好主意吗?

当可穿戴设备开始追求本身的使用价值 , 就会陷入一个无解的命题:它本身就不是以“刚需”为原点存在的 。

如果要给这些智能硬件一个定义 , 那一定不是“刚需产品” , 而是帮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便利 。 因此 , 它永远不可能像普通的服饰鞋袜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而是通过特殊的功能、外形、文化符号 , 成为一个群体或圈层的身份认同 。

就像乔布斯给苹果的定位一样 , 苹果确实不断让智能手机、手表、耳机等原本以科技爱好者、运动人士为目标的产品 , 走向了更开阔的消费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