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的时尚单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九 )

于是 , 大量智能硬件厂商也开始着手寻找自己的潮流icon和灵感缪斯 , 试图以“时尚”作为内容工具打造市场穿透力 。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 耐克、阿迪达斯相继放弃的智能跑鞋也在李宁小米设计师的改头换面下被重新推向市场;因为无法达到医疗级别而宣告凉凉的健康管理硬件 , 也正在以珠宝首饰的形象“还魂” 。 比如能够发出久坐提醒、紫外线检测的宝石项链 , 能连接智能手机的Ringly智能戒指 , 集成了动力马达可以自行调节松紧的Belty智能腰带等等……

在可穿戴设备时尚化的过程中 , 科技公司仿佛陷入了一种集体矛盾——功能性与外观的矛盾 。

正如Ringly智能手镯的创始人所主张的那样 , 这些时尚智能单品拒绝成为功能复杂的机械设备 , 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设计本位” 。 开发者们希望它们即使没有任何功能 , 仅凭外观就能吸引消费者(主要是女生)购买 。

我们无从得知 , 伪装成时尚单品的它们 , 如果失去了独特的智能功能 , 潜在用户又如何会被其所吸引呢?如果添加更多功能 , 又如何解决单品设计和材质等对电子元器件的限制 。 有时候 , 这些产品往往会被加上灯光、马达之类的物理“特效”(用来提示手机信息) , 实在很难让人真情实感地说出“比传统首饰更美观”的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