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汽车“求变”?( 四 )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 , 互联网汽车品牌正遭遇最艰难的时刻 。 今年3月 , 财政部联合四部委印发通知 , 新能源汽车享受的政府补贴将大幅退坡甚至停止 , 退坡幅度至少50% 。 而互联网汽车几乎全部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 , 它们对补贴有着高度“依赖症” 。

补贴大幅退坡乃至停止 , 对互联网汽车品牌带来极为严峻的资金压力 。 很多实力不足的互联网汽车品牌甚至将旗下车型涨价 , 想将压力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 但这样一来 , 自然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 进而影响互联网汽车的发展 。

此外 , 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发力 , 步步紧逼之下给互联网车企带来极大压力 。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 去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下降2.8% 。 但其中 , 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 同比上涨62%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发力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品牌的共同选择 。

在上海车展现场 , 北京现代、别克、广汽本田都发布了旗下新款纯电动汽车 。 英菲尼迪此前曾表示未来3年内将推出首款电动汽车 , 并在中国制造 。 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品牌 , 也都推出不少新能源汽车 。 在它们的猛烈攻势下 , 互联网汽车品牌不得不主动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