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科创板:Pre-IPO企业的犹豫与抉择( 六 )

日前,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硬科技领域创新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会更好。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港股、美股上市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很多期权激励机制在境外资本市场更容易执行,但在内地还是受到的限制较多。而且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是全球化的,所以在更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上市会比较好。

就生物医药领域来说,科创板和香港资本市场都给出一定的鼓励政策。郭海涛认为,创新药、分子诊断、医疗器械方面的项目,更适合在科创板上市。互联网医疗方面的企业,适合选择在港股上市。

甘世雄表示,对盛山资产来说,所投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有些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不符合在国内科创板上市的条件,这类企业倾向于去条件更为宽松的海外市场上市。还有些既符合科创板又符合海外申报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盛山资产会建议其去科创板上市。“因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市场、客户都在国内,在内地上市会有很好的品牌效应,而且国内股市的流动性更高。”他说。

甘世雄同时也提到,其实最终只有少部分生物医药公司会走向IPO,并购退出才是项目退出的主要路径,可能70%-80%的项目是被国内上市公司以及跨国药企收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