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在跳动的心脏里实现“自动驾驶”:全球首例,秒速抵达漏洞( 三 )

触觉

为了让导管变成体内自动驾驶的机器人,研究人员除了在前端加入摄像头外,还加入了“光须”(optical whisker)。

它就像蟑螂用触角、老鼠用胡须探测物体一样,通过力的大小来计算导管前端与心脏内壁的距离。机器人也可以在心脏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只要一直沿着“墙”走。

哈佛在跳动的心脏里实现“自动驾驶”:全球首例,秒速抵达漏洞

图4/8

要想知道机器人在心脏内的运作方式,我们先要介绍它与心脏的两种接触模式:

1、连续接触模式:导管与心壁平行,由于导管的柔韧性,它在心脏跳动时一直与心壁保持接触。

2、间歇接触模式:导管与心壁垂直,此时前端正对心脏内壁组织,通过接触力的大小来计算距离。

在上面的过程中,患者不必担心探测器会损坏心脏,因为它与心脏瓣膜和心室内壁接触的力量很弱,和黄油沾在手上的力差不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