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电影:对旅行的“影像深描”(11)

民族志电影的另一显著特征,在于对文化的影像深描。所谓“影像深描”,意指运用影像手段对特定主题或内容进行细致、深入且富于阐释性的文化表述。“影像深描”的概念一方面源于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提出“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以及应当对“意义结构的分层等级”进行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阐释人类学理论;另一方面则源自电影媒介本身的特性:通过多种视听技术手段直观呈现文化场景,精密展现文化细节,揭示文化内部信息,赋予影像文本阐释性结构等。建构于影像深描基础之上的民族志电影,绝不满足于单纯记录某种文化行为的表象,而是力图揭示文化内部多层级的意义结构,提供以影像进行深度解释的可能性路径。以美国人类学者蒂姆·阿什(Tim Asch)与拿破仑·查格侬(Napoleon Chagnon)拍摄的民族志电影《斧之战》(The Ax Fight)为例,该片讲述了发生在南美洲亚马孙丛林中一个亚诺玛米人(The Yanomami)村庄中的一场械斗,影片分成四个部分,以体现人类学者对该行为的研究进程。影片的第一部分展示了一段几乎未经剪辑的打斗场景,电影摄影者如普通游客一般,目睹这一事件却难以理解;第二部分采用慢镜头重放了之前的内容,并由查格侬用旁白解说这些械斗者的身份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基于他在这一地区多年的田野调查成果);影片的第三部分穿插了一组村民的亲属关系图表,进一步阐释亚诺玛米人的亲属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的互换关系;该片的最后部分则是一个经过学者剪辑的电影版本,人物与过程均更明晰,用以说明电影剪辑对于人类学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尽管《斧之战》是一部带有学术演示和教学色彩的影片,但它较好地说明了民族志电影是如何由浅入深,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步走向了对文化的深度描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