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断舍离”?白酒三巨头下了盘大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部分酒类销售门店存在销售假冒侵权“汾酒集团”开发酒的行为。据了解,这是部分不法经销商私自冒用、伪造汾酒集团相关品牌进行销售的行为,不仅对汾酒集团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更扰乱了白酒市场,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为了打击假冒汾酒集团产品的现象,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汾酒集团联合有关职能部门,于4月22日下午正式启动“杏花村镇周边酒类经营商铺专项整治行动”。汾酒集团及汾阳市场监督管理局、汾阳市公安局、杏花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近百人,从严查处销售假冒侵权、“三无产品”等问题,清理整治不符合规定的“汾酒集团”系列产品,查处商铺60余家。

乱象:挂羊头卖狗肉

白酒行业的贴牌模式最早起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内几乎所有的酒厂都属于国营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白酒行业市场经济属性极低,酒厂也很少进行全国化运营。同时,白酒行业还未真正走向品牌时代,企业发展水平普遍比较落后,自身也面临产能不足等问题,为快速扩充规模,它们需要借助社会力量,而这种贴牌模式便成了白酒企业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