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高发 中药注射剂何时走出泥潭( 二 )

注射剂绕过皮肤、黏膜这两道保护人体的天然屏障和肝的首过作用,直接进入人体,分布到组织、器官中,生物利用度高,如有过敏原之类异物,极易进入,远远不如涂在皮肤或存于消化道易于清除,危害很大,应该高度警惕。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指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84.1%。

一项2005年展开的中药注射剂研究显示,从制备工艺上来讲,有效成分提取法是一种化学成分和纯度比较容易控制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制备的中药注射剂在98种中药注射剂中只占6种。水醇法是中药注射剂的主流制备方法,98种中有56种使用了此方法。该专家表示,这种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使用的制备方法“多种杂质不易剔除、质量不易控制、不良反应较多、产品稳定性较差……”

而含量测定是控制药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中药注射剂直接从血液进入人体,属于管理最严格的现代药品常用剂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