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高发 中药注射剂何时走出泥潭( 四 )

使用中药注射剂需要化验费、材料费(注射器等)、辅助药品(葡萄糖等)、护理费、交通费、病床费等直接成本,和误工费等间接成本,甚至还有产生不良反应之后的治疗费用。

该专家曾用临床上最普遍使用的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进行过相关药物经济学统计,推算出每位患者每获得1单位的治疗效果的成本为500~3000元,甚至更多。而相比之下,患者如果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和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获得同等治疗效果的治疗成本仅为10~250元。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注射和滴入,这是世界各国对注射剂的普通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整体尚未进入成熟期

1941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制药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制造出了柴胡注射液。在当时流行性感冒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受到晋冀鲁豫边区奖励。至今,柴胡注射液仍然是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发热的常用药。

后来,中药注射剂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品种达1400种左右。“发热用清开灵针,感染用双黄连针,心血管病用香丹针”一度成为临床业内不成文的“规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