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起国有债权处置案背后:诈骗、利益输送,还是合法处置?( 四 )

时任长城呼办资产业务部高级经理的韩芙亭告诉界面新闻采访人员,长城呼办派专人驻北京,花费数月做尽职调查,也没有进展。

相关材料显示,接手债权之初,王敏就怀疑华夏物行的股东存在出资不实的可能。他的依据是,华夏物行的大股东金贸国际公司当时用以租代售的房产作为出资。但实际核查后,这处房产并不为其所有。根据最高法的相关文件和判例,被执行的公司不能清偿债务,可追加执行出资不实原股东的财产。

姜丹明出具的材料显示,2012年7月、11月、2013年2月,王敏数次向北京一中院提交《追加被执行人申请》,要求华夏物行的发起股东清偿债权。

但上述追加申请被数次驳回。

处置债权引发多人被调查与此同时,长城呼办启动了公开转让这笔债权的工作。

韩芙亭介绍,2013年1月,正值公司新的党委班子成立,“上级领导要求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尽快实现商业化经营。”

长城呼办的尽职调查报告称:经过调查,债务企业虽然处于开业状态,但未发现有价值的财产,至今无偿还债务的意愿。“经累计近10年的催收至今也未偿付,我办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基本没有可能,故申请评估立项,尽快处置,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