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色”简史:被色彩串联起来的那些产业密辛( 十 )

早期,材料工艺解决不了的视觉问题,可以让消费者通过贴膜、戴套的方式来“凑活”。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裸奔”的当下,寻找综合实力更强的新材料,并为其赋予工程化意义,就成为手机厂商无法规避的技术性问题了。

手机“变色”简史:被色彩串联起来的那些产业密辛

图10/12

2.技术边际的触顶。

智能手机刚开始还能凭借技术进步迅速转化成市场口碑和销量。比如双核处理器第一次用到手机上,屏幕指纹识别的第一次出现,AI技术的流畅度加持等等。但近两年智能手机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弧面玻璃、一体化金属机身、人脸识别解锁、物联网操控等等,再高端的工业设计都很难在引起用户的惊叹,因为很快相似的东西就会出现在其他厂商的旗舰机发布会PPT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全新配色之于手机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不仅能让消费者重新产生换机的热情,还能够通过独特的配色工艺与其他厂商拉开差距。比如玫瑰金配色,就使得在新品设计上创新性了了的iPhone 6s卖出了新高价,亮黑配色又帮助iPhone 7打破了苹果的出货记录。不过这种玩法搞多了也容易被反噬,很多人就嘲笑苹果那几年是在走诺基亚(科技以换壳为本)的老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