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廉价的快乐:泰国“催泪”广告的奥秘

摒弃廉价的快乐:泰国“催泪”广告的奥秘

文 | 公关之家,作者│方韵

比快乐更让人铭记的是痛苦,比“笑”更让人回忆的是“泪”,比喜悦更值得回味的是伤悲。

甚至有时候“痛苦”会成为一种让人追寻的东西,我们会流着泪看《泰坦尼克号》,会在闲暇时候翻开一本《哈姆雷特》,会看着电视剧《如懿传》为女主人公曲折的命运而揪心。

比起“温水煮青蛙”式令人麻木的快乐,有时候“痛苦”更能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知,延长我们对审美的神经,让我们觉得我们真正地在“活着”。

自广告业诞生的那一刻,令人“快乐”似乎就成了广告的使命,因为“快乐”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于是,广告成了一种变相的娱乐,消费成了一种异化的享受。当所有广告商都开始为消费者营造一种“享乐”的氛围时。我们很难辨认我们在消费时的愉悦感来自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是广告商制造的“假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