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廉价的快乐:泰国“催泪”广告的奥秘( 三 )

但是文化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快乐”变成了一种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游戏、综艺、电视剧、电影,能让人们“快乐”的东西越来越多。只需打开微博看一下知名博主写的“段子”,就能让你收获一场捧腹大笑。

这个时候,外部世界赋予我们的“快乐”就已经变得廉价起来。然而,大部分广告商还在重复着从前的“老套路”,企图再一次用“快乐”唤醒人们的“消费欲”。

在所有广告商都极力营造“享乐主义”的前提下,这种老方法变得不那么灵光,被文化娱乐产业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光辉淹没。

广告业的娱乐化是广告业的成功之处,也是广告业的失败之处,想要“脱颖而出”,就要谋求新的出路。

泰国“催泪”广告的成功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例。潘婷洗发水的泰国广告——《我能行》就是其中的范本。

广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小提琴的聋哑女孩。因为天生的缺陷,小女孩的小提琴学习之路无比艰难,学习小提琴的艰辛,同学的冷嘲热讽使得小女孩几近放弃。直到有一天,她在街头遇见了一个同为聋哑人的小提琴演奏者。在他的激励下,小女孩重新拾起了丢下的小提琴,并在最后成功地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大舞台。在小女孩表演的同时,小女孩的头发在风中扬起,犹如绸缎,小女孩学习时艰辛的经历一幕幕犹如走马灯般重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