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廉价的快乐:泰国“催泪”广告的奥秘( 二 )

在众人鼓吹“快乐”的万人大合唱中,“快乐”开始变得不真实,变得“廉价”。人们开始渴望一些能真正抵达心灵深处的东西。

这就是“悲剧”的美妙之处所在,这也是文学和艺术的价值所在,这也能成为广告商异军突起的关键。

而泰国的广告商,也抓住了人们这一心理动机,成功地制作出了一些全球闻名的教科书式“催泪”广告。泰国是亚太地区以“广告创意”闻名的国家,在诸多广告赛事上收获颇丰。泰国的“催泪式”广告抓住了人们怎么的心理动机,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呢?

逆“娱乐化”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使得快乐从一种“稀缺”的珍品变成一种“泛滥”的商品。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将悲剧的诞生解构为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即“理性”与“非理性”对抗的结果。广告业一开始也经历了一个诸如此类的发展阶段。

在物质匮乏、精神空虚、文化娱乐产业尚未崛起的年代,“快乐”是一件奢侈品。而这个时候,广告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开心”。

消费与享乐曾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广告能让消费者“快乐”就能激起消费者的肾上腺素和购买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