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慢工出细活”“未富先老”成最大挑战( 三 )

“我们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

产业不是“遍地黄金”

万勇介绍,在政策端与需求端共同驱动下,我国医养健康产业在一二线城市已经进入黄金增长阶段。不过,产业投资却并非一帆风顺。“以泰康集团为例,12年前,陈东升提出投资健康养老产业时,遭到其他高层反对,原因就是这个行当不太挣钱。”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纪琼骁说,即便在今天,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杀入养老健康产业后,也很难赚到快钱。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考验着投资者的耐心。大健康产业并非想象的那般“遍地黄金”。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医疗并不是一个自由的市场,其中既有政府对医疗的管制,也有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还有医生的短缺以及诊断服务的非标准化等问题,即便是风头正劲的互联网,也颠覆不了医疗的本质与逻辑。

产业政策的变化,是政府管制的体现之一。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表示,“4+7”带量采购政策出台后,加剧了行业竞争,资本市场感觉到了风险,沪深两市的医疗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下跌了3000多亿元,因此行业自身的规范性建设刻不容缓。

推荐阅读